真菌毒素檢測儀淺析真菌毒素對人體的危害
真菌毒素對人和動物都有較大危害。防止真菌毒素病害,先要防止食物和飼料霉變。
糧食飼料在收獲時未被干燥或貯運過程中溫度或濕度過高,就會使帶染在糧食飼料上的真菌生長。差不多在糧食倉庫中生長的真菌都侵染種胚造成谷物萌發率下降,同時產生毒素。谷物的含水量是真菌生長和產毒的重要因素。一般把糧食貯存在相對濕度低于70%的條件下,谷物的含水量在15%以下就可控制霉菌的生長。
大部分真菌在20-28℃都可以生長,在10℃以下或30℃以上,真菌生長開始減弱,在0℃差不多不能生長。一般控制溫度可以減少真菌毒素的產生。但是有些鐮刀菌能在7℃時在過冬的谷物上產毒。黃曲霉低生長溫度為6-8℃,高生長溫度達44-46℃,在32℃時黃曲霉毒素B1的產量高。有趣的是微生物學家已經找到一種能產生黃曲霉毒素抑制劑的微生物,該抑制劑的應用大大減少了黃曲霉毒素的污染。
真菌毒素是真菌在食品或飼料里生長所產生的代謝產物,對人類和動物都有害。真菌毒素造成中毒的早記載是11世紀歐洲的麥角中毒,這種中毒的臨床癥狀曾在中世紀的圣像畫中描述過。
由于麥角菌的菌核中會形成有毒的生物堿,所以這種疾病至今仍稱為麥角中毒。急性麥角中毒的癥狀是產生幻覺和肌肉痙攣,進而發展為四肢動脈的持續性變窄而發生壞死。
當時已經知道,吃了用發霉的糧食做的面包會生病。這一廣泛流行的中毒現象,在歐洲先被稱為“靈火”,后來又稱為圣安東尼之火。造成較大社會影響的真菌毒素中毒事件有1913年俄羅斯東西伯利亞的食物中毒造成的白細胞缺乏病,1952年美國佐治亞州發生的動物急性致死性肝炎和1960年英國發生的火雞X病。我國50年代發生的馬和牛的霉玉米中毒和甘薯黑斑病中毒、長江流域的赤霉病中毒、華南的霉甘蔗中毒等。真菌及其毒素與癌癥的發生有密切的關系。癌癥的高發地區與食物中帶染真菌和存在真菌毒素有關。